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长江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18-10-19  编辑:  点击:

2018年10月13日,武汉大学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长江学者论坛”,我院教师潘非欧博士、刘庆申博士、肖云龙博士参加了此次论坛。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主持本次论坛。

会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回顾了长江学者计划的发展,肯定了长江学者计划为武汉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主题论坛上,六位学者从两个学科的不同方向展开了探讨。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国荣从明清时期和19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出发,对比了这两个时期中西方的文化和哲学交流情况指出,当代中国需要将中国哲学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思想,以西方学者所能理解的阐述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哲学思想才能进入西方哲学圈。复旦大学的吴晓明指出,有一种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正在缓慢发展和壮大,那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当下中国学术要获得更好的“自我主张”,需要从两个尺度出发:形式上的尺度,讲中国话,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实质上的尺度,研究中国问题,切中中国社会现实。清华大学的万俊人从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罗马的“共和国”等世界历史的转变现实出发,从资本、技术和权力三个维度阐述了全球伦理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武汉大学的汪信砚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五个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它是民族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中国学者重建中国哲学的方案,等等。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凝聚共识”这一重要概念的全面论述出发,指出了凝聚共识的重要意义:它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助力;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等。吉林大学的韩喜平指出我们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既从生产力又从生产关系出发分析政治经济学,才能更好地建构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在下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学科分论坛上,学者从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对策建议、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定位、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文明、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时代使命、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及其当代效应等主题进行了阐述。在讨论环节上,我院与会教师就市民社会的权力问题、资本的功能、权力的规训等问题,与学者吴晓明、孙周兴、李佃来等教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通过此次论坛,我院教师了解到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见识到长江学者的学术风采和学识修养,对于今后我院在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上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我院教师回到学校后,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汇报了此次论坛内容,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