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题培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2  编辑: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及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和教学创新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18-19日成功举办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暨期初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程爽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会议由院长贺武华主持。

在开班仪式上,程爽副书记强调本次培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他立足学校发展新方位,对马院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耕校本育人,主动对接新财经战略,深化跨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履行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使命。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为契机,重塑科研评价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地域优势特色,制定“一院一策”发展方案。三是强化思政课教师“在马研马”政治自觉,持续提升学术素养,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专家讲座环节,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建青聚焦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介绍了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AI助教系统,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镜鉴。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梦云从课件打磨、项目申报、论文投递、报纸发表等维度阐述了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的路径,提炼出“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九字诀,为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实操指南。

在实践研学场所,老师们通过参观校史馆,把握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根脉,增强了重新审视自身教学与学校使命契合度的自觉性,激励着他们“立足校本、扎根育人”。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中,从古代典籍到近现代文献、从传统艺术到数字版本的海量文化载体,教师们深刻体悟“文化自信”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这种沉浸式学习有效促进了教学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最后,在集体研讨环节,各教研部结合专题培训,聚焦思政课“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得好”的问题深度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教学中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挖掘地域特色,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培训会还开展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学业绩工作考核解读,学院党委书记高燕强调要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掌握风险防控策略,强化“三守”责任意识。学院副院长邢雁欣围绕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要突出教学实绩与育人成效的导向作用。

此次培训通过理念革新与实践赋能的双向驱动,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学院将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政治担当与育人使命,推动思政课建设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