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东走进2024级审计专业“形势与政策”课堂,以“2025中美关税战”为主题,为百余名学生带来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的专题思政课。徐晓东立足国际视野,结合专业背景,深入剖析中美关税战的本质、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并勉励青年学子勇担时代责任,引发热烈反响。勉励青年学子勇担时代责任,引发热烈反响。

关税战:霸权逻辑下的全球博弈
徐晓东指出,中美关税战表面是经济摩擦,实则是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维护霸权地位的战略手段。他援引历史案例,对比美国上世纪通过“金融战”打压日本、“冷战”瓦解苏联的霸权行径,强调当前对华关税战的本质是“零和思维”的延续,指出这种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两国利益,更将加剧全球产业链动荡,威胁多边贸易体系。
专业视角:关税冲击与科技“卡脖子”
作为审计领域专家,徐晓东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关税战对我国经济的连锁影响: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的145%高额关税,将直接冲击出口企业利润,导致就业压力攀升,甚至波及民生与社会稳定。他特别提到,关税战与科技封锁相互交织,“如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暴露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凸显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破局之道:自立自强筑牢发展基石
面对挑战,徐晓东强调中国需坚持“两条腿走路”——夯实经济韧性,突破科技壁垒。他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并以北斗卫星系统成功摆脱GPS依赖为例,阐释科技自主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将人生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寄语青年:以知行合一回应时代之问
课程尾声,徐晓东向财大学子发出时代叩问:“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变局,青年当以何种姿态作答?”他以“破局者”定位寄语学子,大学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要做时代的解码人与建设者。聚焦审计专业,他提出“双轮驱动”成长路径:既要筑牢专业根基,也要打破学科边界,锻造跨领域思辨能力;既要用扎实调研构筑理性认知,更要以创新思维为国家发展注入青年智慧,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关怀的思政课,以案例与数据的交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为纽带,既为同学们打开了观察国际格局的广角视野,又锚定了现实关切的落脚点。课堂不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多维认知,更以思想火花点燃行动热忱,激励着新一代将强国使命融入个人奋斗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