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抚今追昔 勇毅前行 建设法治中国——概论教研室参观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发布时间:2021-12-06  编辑:向鑫  点击:


2021年12月3日下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重要指示精神五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重要指示精神,争当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优秀实践范例”。12月4日,正值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浙江财经大学概论教研室组织教师前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观摩和学习“五四宪法”诞生的历史过程和时代价值,体会和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为我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从“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人民的宪法”获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实施宪法等6个单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制定“五四宪法”的艰辛历程与不懈奋斗。

“五四宪法”一方面体现了“科学立法”的法治精神。毛泽东在来杭途中指出:“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中强调“搞宪法是搞科学”,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用了整整77个日夜写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另一方面“五四宪法”也体现了“民主立法”的法治理念。19546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又经过全国人民历时两个多月的讨论,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了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极为罕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法治社会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也是治国理政者不懈追求的方向目标。“五四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不仅奠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其蕴含的法治精神与法治价值也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